总体来看,目前欧美国家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处于优势地位,掌握更多原创技术并占据垄断地位。另外,欧美公司普遍重视全球化市场和专利布局,善于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布局发展相关产业,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当前,绿色环保和循环回收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各国近年来也相继发布了多项政策以支持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高性能树脂及工程塑料
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扩展聚芳醚、聚酰亚胺等高端高性能树脂及工程塑料的应用领域,如聚醚醚酮(PEEK)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性能,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广阔。美国波音公司的B757民航客机采用玻璃纤维与PEEK复合,以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发动机整流罩,该材料具备抗恶劣条件(高湿度、超声振动、高流速)等特点,质量比金属制品减轻约30%,价格降低约90%。在植入性医疗器械领域,已陆续开发出脊柱融合器械、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部件、接骨板和髓内钉、颅颌面、种植体等产品,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医用非金属材料。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由于PEEK材料满足高强度、轻量化的要求,也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2023年,特斯拉汽车公司展示了Optimus Gen 2人形机器人,因采用了PEEK复合材料,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减重10千克,行走速度比之前加快30%。
近年来,发达国家竞相开发耐热等级更高、加工性能优异的新型聚芳醚砜、聚芳醚酮等高性能树脂。美国杜邦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针对PEEK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进,开发出耐热等级更高的聚醚酮(PEK)和聚醚酮酮(PEKK)产品,但上述高性能树脂均未解决难溶解、难加工、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高性能树脂仍然是聚醚醚酮、聚醚砜等,使用温度均在240摄氏度以下,并且当使用温度超过其玻璃化温度后,机械性能将会大幅下降。
(二)有机纤维
目前,高性能有机纤维领域依然以美国、日本、德国和荷兰为主导。在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方面,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是世界上率先形成UHMWPE纤维产业化的公司,也一直是UHMWPE纤维行业的引领者,2022年相关业务被美国埃万特收购。其他生产商还包括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及日本的东洋纺织株式会社、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等。在PBO(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方面,1991年日本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购买了道康宁公司关于PBO纤维研究的全部专利,并开始进行独立研发,直到目前,日本东洋纺织株式会社仍然是世界唯一可以规模生产PBO纤维的公司。
有机纤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芳纶纤维,其工业化品种主要为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阻燃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防护装备、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体育器材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芳纶的主要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国、亚洲和欧洲等地区,其中美国杜邦公司和日本帝人公司拥有规格完整的产品系列,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俄罗斯在技术上另辟蹊径,开发出综合性能更优异的杂环芳纶系列产品,区别于美国杜邦公司的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
在合成技术方面,以对位芳纶为例,主要有界面缩聚法和低温溶液缩聚法两种。相比之下,低温溶液缩聚法是目前国内外工艺最成熟的合成芳纶纤维方法,其产品质量更稳定,适合大规模合成,但工艺相对复杂,溶剂浪费较多,且溶剂残留对后续纺丝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对其合成工艺进一步优化,提高分子量、缩小分子量分布宽度;对纺丝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三)生物基树脂及可降解材料
2021年,亚太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等)在生物基树脂及可降解材料领域的市场份额为49.9%,占据主导地位;北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占据第二位。目前,PLA(聚乳酸)是全球范围内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在PLA的合成方面,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生物发酵制备乳酸单体,再通过乳酸酯化缩聚合成;另一种是通过齐聚-环化解聚制备丙交酯,再通过开环聚合合成。当前,绝大部分PLA生产均采用丙交酯开环聚合方法。
美国是全球最早研究PLA的国家之一,目前欧美国家的NatureWorks、TCP、Synbra、Hycail等公司已经抢占全球主要的市场份额,美国NatureWorks公司和荷兰TCP公司合计拥有全球73%的PLA产能。在PLA的应用开发方面,1966 年,库尔卡尼等人通过两步法制备了高分子量的PLA,并研究了PLA在体内的降解,发现聚左旋乳酸作为手术缝合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PLA广泛应用于骨科植入物、药物传输等。美国的PLA改性与加工技术较为成熟,可通过定制生产不同的PLA产品,以满足不同性能实际应用需求。
(四)特种橡胶及弹性体
2023年,亚太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等)在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领域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的46%,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橡胶领域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氟橡胶、硅橡胶等的技术领域,反映出特种橡胶受到全球行业专家的高度关注。
氟橡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介质、耐高温、耐老化等特性,俗称“橡胶王”。传统的三元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的极限使用温度只有150摄氏度,而氟橡胶可以在250摄氏度下长时间使用,极限使用温度可达300摄氏度。氟橡胶除了耐高温,还具有优异的耐油、耐化学介质、耐酸碱性能,主要用于火箭、导弹、飞机、船舶、汽车等运载工具的耐油密封和耐油管路等特种领域。国外主要生产厂家主要包括美国杜邦公司、明尼苏达矿业及机器制造公司(3M)、意大利苏威集团、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旭硝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一系列多品种的特种橡胶,美国以聚烯烃类氟橡胶、亚硝基类氟橡胶及用过氧化物硫化的高氟含量氟橡胶、耐低温偏氟醚橡胶为主要产品。
在氟橡胶的合成技术方面,各公司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交联技术体系。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全氟聚醚橡胶采用的是一种铂催化硅氢加成的硫化反应,杜邦公司的产品使用的是碘硫化体系。采用的硫化体系不同,得到的氟橡胶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丰富了氟橡胶在不同苛刻环境中的交联网络结构。近年来,各国在提升氟橡胶性能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混炼胶中加入填料以提升硫化胶的各项性能。
PET长丝可模压复合材料优质供应商
COPYRIGHT © 2025 安徽中路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明图网络 皖ICP备2025083158号-1